美 国 上 市 股 票 代 码:W F H G
资讯中心/INFORMATION
金融支农新杠杆
来源:金融时报 | 作者:worldfh | 发布时间: 2015-01-22 | 168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4年,人行武汉分行立足于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收效明显。

2014年,人行武汉分行立足于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收效明显。目前全省建立了涵盖约2万余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动态数据库,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客户1.4万户,贷款余额458亿元,较年初新增166亿元。

 

  岁末年初,一组喜人的数据从人行武汉分行传来: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客户数较2014年初增长10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增速达57%,高于同期全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43个百分点;全省各地在现代农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上取得了突破,涉农金融创新产品已达数百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龙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全面提升现代农业金融服务质效的突破口。”人行武汉分行货币信贷处负责人介绍,2014年,该行立足于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收效明显。目前全省建立了涵盖约2万余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动态数据库,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客户1.4万户,贷款余额458亿元,较年初新增166亿元。

 

  创新制度设计

 

  2014年初,人行武汉分行先后印发《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建立湖北省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监测督导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在湖北省全面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分县实施、分类主办、分层服务、分步推进,全覆盖的“四分一覆盖”工作格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情况千差万别,实力差异很大,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主办行制度?人行武汉分行在实践中总结推广了“四个一批”工作模式:一是关注服务一批,对贷款资质不够、信用记录好、发展刚起步的经营主体,积极提供POS机、网上银行、转账电话及金融政策宣传、咨询等便利服务;二是培植增信一批,与贷款资质不够但产品有市场、信用记录良好的经营主体,签订《信用培植协议书》,帮助规范财务管理,逐步满足银行贷款条件;三是跟进突破一批,通过走访和评定信用等级,对暂未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但基本符合信贷条件、与银行达成合作意向的经营主体,迅速跟进信贷营销和金融服务,尽快发展信贷关系;四是做大做强一批,对已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助其“做大做强”。

 

  该行20147月、11月分别举办了湖北省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会、湖北省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场会,全面推动主办行制度深入实施,金融支农出现了积极变化。201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客户1.4万户,较年初新增7000余户,基本实现了对数据库内已建立名录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全覆盖。

 

  创新融资模式

 

  主办行制度能不能顺利实施,关键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不是实实在在受益。人行武汉分行持续推动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创新,制定信贷创新产品监测报备制度和县域金融创新产品评审办法,加快金融创新产品在各地的复制、运用和推广,着力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开办了包括流动资金、技术改造、仓储等农用设施建设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所需的中长期贷款等系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产品,扶植从种业到种养殖业、初加工、深加工直至“走出去”的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发展。农行湖北省分行主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并创新推出农机购置补贴贷款,向860户农户发放贷款4200万元,专门为家庭农场机械化耕种服务。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为农民合作社量身定制了“邮储助农贷”、“助保贷”、“互惠贷”等特色产品200多个,同时试点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满足农民合作社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湖北省农信联社创新推出“循环贷”、“活物贷”、“订单贷”等多种特色产品,支持专业大户做大做强。

 

  全省各地人行分支机构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充实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和续贷周转金等,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在增进信用、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创新工作平台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目的就是要破解信用、信息、信贷三个瓶颈,让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携手共赢。”人行武汉分行副行长赵军如此评价主办行制度。

 

  信用、信息、信贷这三个关键词,信用和信息是基础。人行武汉分行携手有关部门大力建设信用创建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湖北各地普遍建立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信用档案,对信用等级较高的经营主体,在同等条件下实行优先贷款、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并对信用评级符合标准的经营主体给予信用贷款支持。目前全省已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3.3万户。

 

  为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部分地区探索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供各涉农金融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信息共享。人行黄石市中支对经营主体电子信用档案进行整理汇总并将信息录入系统,供各主办行从中挑选优质客户,开展适度竞争。人行黄冈市中支分类制订四类主体信息采集表,在采集基本信息的同时增加产品质量认证、商标品牌建设、辐射带动能力等特质数据,通过信息发布、提供查询等方式实现了各涉农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并正依托互联网建立信用信息平台,通过主体在线申报、部门在线审核、银行在线查询,提高信用信息应用效率。